🔍 為什麼要有網路標準?
Standards ensure that hardware and software from different vendors work together and “speak the same language”
💡 解釋:
- 想像如果每家網路設備廠商(像是 Cisco、TP-Link、ASUS)都用自己的資料傳輸格式,那麼不同品牌的設備就無法互通
- 所以標準的作用就是:「制定一套大家都遵循的語言和規則」,確保互通性與兼容性
📌 實例:
- 你用 iPhone、Android 手機都能上網,因為它們都遵守 TCP/IP、Wi-Fi 等共同標準
- 不同作業系統的電腦都能用 HTTP 連上網站
📘 標準的兩種類型
1. De jure standards(正式標準)
Formalized by an industry or government body
💡 解釋:
- 由正式組織制定的標準,通常經過長時間的討論、投票與正式文件
- 具法律或行業依循力
🏛 常見組織:
- IEEE(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)
- IETF(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)
- ISO(國際標準化組織)
📦 範例:
- HTTP:用於瀏覽器與網頁伺服器的通訊標準(由 IETF 制定)
- IEEE 802.3:Ethernet(乙太網)標準
- IEEE 802.11n:Wi-Fi 的其中一種無線傳輸技術標準
2. De facto standards(事實標準 / 非正式標準)
Widely accepted, but not formalized
💡 解釋:
- 雖然沒有經過官方標準組織制定,但因為「市佔率高、大家都在用」,自然變成通用「標準」。
- 有點像是「約定俗成」。
📌 實例:
- Microsoft Windows:
- 微軟沒經過某個標準組織讓 Windows 成為標準,但由於它市佔率極高,很多軟體都會先支援它。
- 某些程式語言框架(如 TensorFlow、Node.js)也屬於這種狀況。
🔁 補充:
Often become de jure standards eventually
某些 de facto 標準在廣泛使用後,會被正式組織納入、文件化,變成 de jure 標準。
🧠 小結比較表
類型 | 說明 | 制定者 | 例子 |
---|---|---|---|
De jure | 正式、經標準組織制定 | IEEE、IETF 等 | HTTP, IEEE 802.3 |
De facto | 廣泛使用但非正式 | 市場主導 | Microsoft Windows |